本篇文章4099字,读完约10分钟

整个小区。

数读经开区

小区城市智能运营中心。

云内动力生产线。

石龙路

27年前,昆明东郊的牛街庄鸣泉区还是不毛之地。 27年后的这里,周边50平方公里,可以说是尺度金,成为昆明产城融合的示范区。 这里是昆明最早的经济开放前沿阵地——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以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借鉴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1992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 昆明经济开发区诞生了。

“成立27年来,世代又一代人发扬求实求新求胜的创业精神,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 8月12日,在庆祝“壮丽70年奋斗新时期”昆明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次发布会上,昆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公布了经济开发区取得的成绩和快速发展建设的历史和经验。

云南工业经济增长极大

自1992年5月建成区以来,昆明经济开发区的规模已经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地区规划面积从最初的9.8平方公里开始,“长度”达到了156.6平方公里,管辖面积增加了15倍。 目前,建设面积约50平方公里。 劳动者人数从1995年的12358人增加到现在的26万人,园区人口总数增加了20倍。

而且,昆明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实力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资料显示,1992年,昆明经济开发区营业总收入7.82亿元,没有地方财政常规预算收入统计指标,到1997年,地方财政常规预算收入破零,为0.07亿元。 年,昆明经济开发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亿元。 园区的主要业务收入比建设区域增加了234倍,通常公共预算收入比1997年增加了542倍。 的第一个经济指标计算,实现地区总产值428亿元、工业总产值503亿元、地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 占全市国土面积的0.7%,创造了全市约10%的经济总量。

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定位和快速发展方向,致力于工业攻坚、工业强区。 目前,二三产业结构比为55:45,构建了高新技术领先、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支撑的产业体系。 年,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的工业公司达到120户,占全市的九分之一。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利税总额55.97亿元,增长10.14%,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的九分之一。

昆明经济开发区无愧于昆明市乃至云南省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和经济增长的极致。

宜业新城应该崛起

昆明经济开发区的投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 昆明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考核连续7年居开发区板块之首。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全区累计吸引2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23.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全市的20%左右。 去年以来,宝能汽车制造、昆明醋酸纤维厂搬迁、普洛斯环普工业产业园、华侨城总部经济、河南保税集团跨境电商、康佳先进制造基地、华为智慧城市、天地汇物流供应链结算中心等重大项目相继签订合同落地。 全区注册公司2.6万家,其中外资公司220家,世界500强分公司和公司43家。

商业环境更好是重要的支持。 “公司至上,服务天职”的理念在昆明经济开发区不断深入人心。 制度上,经济开发区建立“班子成员对口联系+分部门领域+街区”常态化、全覆盖服务公司机制,积极走访谈政策、送服务、解决难题、诚信服务公司,在经济开发区尊重公司家 成立商务服务团队,探索100名商务专家一对一开展100家积分公司、重大项目行动。 政策支持方面,经济开发区每年拨款4亿元支持公司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升级、产销促进。

在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快制度创新,建立“一窗式接待、整合服务、不要脸审批、全程免费代办”的商业模式,将“马上办”改为“马上办”,高效便捷 在全国率先成立“国际商事仲裁服务中心”,提高运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 作为云南省第一个且通过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双重认证的政府机构,连续13年保持认证资格的延续比较有效,确保了管理服务更加规范高效。

客户来到经济开发区,不仅可以享受经营业务上的服务,还可以感受到居住在小区的质量。 生活圈四通八达,立足于生产城市融合示范区、城乡一体化迅速发展。 去年以来,昆明经济开发区按照“北上、东拓、南连、西连”快速发展思路,完善和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扩大快速发展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春漫大道、石龙路、320国道扩建,鸿运大道支线网络等层出不穷 生活质量更绿色。 多年来,昆明经济开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快速发展理念,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检测工作建立,重点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多年来居全市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评价首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2% 园区绿地率36.9%,绿化覆盖率40.8%,人均公共绿地18.4平方米,城乡人居环境综合居全省前列。

快讯:27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昆明经开区奋发有为新时代

重复以人民为中心的快速发展理念,昆明经济开发区经济高速发展,扩大民生投入。 年,经济开发区民生支出达到21.23亿元,占常规公共预算支出的78%。 根据“名校融学校”、“名院融院”的构想,引进昆一中、昆三中、中华小学、市教工一幼和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高质量教育、医疗资源,投资14.6亿元用于学校新建扩建项目。 着力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累计投入经费3470万元建设10家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深入开展扫除黑暗的特殊斗争,妥善解决社会矛盾,辖区刑事案件发生率持续下降,全区社会和谐稳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加快自身发展,不忘社会责任担当,近三年向禄劝县、寻甸县等地投入扶贫资金1.2亿元,为贫困地区脱贫脱帽。

快讯:27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昆明经开区奋发有为新时代

以昆明制造业创新快速发展基地为目标

年,商务部公布了对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快速发展水平的审评结果,昆明经济开发区比上年上升6位,在全国排名第34位。 这是对昆明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另一个肯定。 昆明经济开发区排名提升的关键因素是科技创新。 近年来,昆明经济开发区致力于以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的转换。 年,园区科技投入3.2亿元,占常规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11.8%。 全社会研发( r d )经费11.16亿元,研发投入全省各开发区,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高新技术公司工业总产值170.1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5%的发明专利比较有效量802件,获得各类科技奖28项。 目前,高新技术公司150家,科技公司孵化器9家(国家级5家),众创空间17家(国家级5家),省级以上技术研发平台68家,院士员工14家。 重视人才招聘智慧,不断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才能带来创新团队,引领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昆明经济开发区人才资源总量3.2万人,人才密度22%,其中80人获得国家、省、市人才称号,累计发放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补贴1093万元。

快讯:27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昆明经开区奋发有为新时代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优质快速发展为核心目标,以刺激对外经济活力为突破口,推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高对外合作水平 《意见》确定,提高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放型经济质量,赋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吸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完善内外合作平台功能,加强要素保障和资源集约利用。

“国家大力支持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支持在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持续“捆绑”,在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方面给予照顾,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优先支持,完善内外合作平台方面大力鼓励,保障要素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实施,困扰园区的问题将逐渐得到处理。 ”。 李河流表示,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内外环境趋于改善,经济开发区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和增长空间,面临着更好的快速发展机遇和快速发展条件。

今年3月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在三个开发(度假)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开发(度假)园区将担任昆明经济建设主战场,经济开发区将成为昆明现代制造业创新快速发展基地。 “省市对经济开发区的新定位也是我们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 李川说。

如何把握时代快速发展的脉搏,寻找准定位,继续奋发图强,承担起引领昆明优质快速发展的跨区责任和工作? 昆明要求的“路线图”,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增长这一“一个中心”,强调促进大干招商引资和投资增长的“两个要点”,加强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三个支撑”。

回答记者的提问

记者: 5月1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强调开放创新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提高外向经济水平。 请介绍昆明经开区是如何贯彻落实《意见》的

李河流: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从提高开放型经济质量、赋予经济开发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措施,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方向、路径。

昆明经开区高度重视,组织全区干部职工认真了解,就如何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措施,逐一发挥国家级开区产业特点和体制特点,积极推进创新提升,创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次,我们要抓住机遇,用好政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质快速发展为核心目标,以刺激经济活力为突破口,着力推进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 在开放创新方面,逐一发挥国家级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平台的作用,稳步深化改革,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激发对外经济活力,构建体制机制新特征。 在科技创新方面,借鉴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试点经验,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加大政策先行先试力度和人才引进力度,搭建科技人才和产业推送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实现科技研发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在科技金融快速发展等方面加快创新,努力使昆明成为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集聚区。 在制度创新方面,优化机构职能,优化管理体制,优化激励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小机构、大服务”体制新特点,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产业快速发展、与国际接轨的经营者环境, (昆明日报记者吴洁通讯员冯靖凯)

标题:快讯:27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昆明经开区奋发有为新时代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j/1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