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3字,读完约7分钟

经济开发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第二届公司文化艺术演出。

经济开发区文化馆。

《小马街的新娘》获得了“彩云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昆明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阵地、昆明经济开发区将全力快速发展主业主责任,特别重视社会事业的同频共振,提高居民幸福感。 近三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经济开发区已经走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的前列。 年,昆明市在全市14个县(市)区和4个开发(度假)小区的公共文化建设考核中,经济开发区考核结果居全市和开发(度假)小区之首。

“今年寒假,我向孩子报告了文化馆开设的民族乐器非洲鼓的免费课程。 你不需要再在镇上跑了。 孩子可以在家前面学习。 ”。 住在经济开发区新闻产业基地的李丽说:“以前以为经济开发区很偏僻,什么也没有。 虽然现在经济开发区很舒适,不那么热闹,但是体育馆、游泳馆、文化馆、电影院等这些年建成了,老人、孩子包括我们在内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了。 ”。

公共文化机构一年接待十五万多人

迄今为止,经济开发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确立了高位统一,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管、文广体部门具体组织、有关部门分支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职工体制和事业结构,全面推进了全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建设。

年,经济开发区又加大审计力度,将公共文化事业推进情况列为全区审计副本,对区内容化馆、车站、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各项建设进行了整改和提高。 按照常住人口人均14元的标准,年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189.14万元,资金到位率为100%。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投入资金30万元,引导城乡居民开展扩大文化费试点。

在特别财政资金保障下,惠民成效显着。 根据开区社会事业局的调查,年全区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总时间超过3万小时,发放了接待15万余人的惠民费券4050套10950张。

探索开发区文化馆有效运营的新途径

年11月,免费向辖区居民开放的经开区文化馆,是开区创新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快速发展的有益探索。

经文化馆位于昆明经开区新闻产业基地云湾路文化创意园1区9栋2层,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相当于8.5个篮球场那么大。 目前开业的有图书阅读室、电子阅读室、电影放映室、多功能训练室、舞蹈综合练习室和艺术训练教室。 图书室现有藏书4万册以上的电影院可以容纳80名观众。 多功能训练室、舞蹈综合练习室、艺术训练教室每周开放45小时。

经过两年多的运营,经济开发区文化馆逐渐成为园区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核心力量。 建馆以来,经济开发区文化馆积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举办了经济开发区第四届、第五届学生艺术节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承办云南省第一届少儿曲艺大会。 此外,文化馆原创歌舞作品《小马街新娘》代表昆明市参加云南省第三届全民音乐文化“彩云奖”评选,取得云南省大众文化最高奖“彩云奖”音乐类最佳成绩。

经济开发区文化馆的成功运营是创新机制的一大成果。 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有关人士表示,文化馆作为国家设立的大众文化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性属性,其作用是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此基础上提供传递文明、传递正能量的文化阵地。 除此之外,文化馆还负责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向全民推广传达党和政府的各项事业指令。 因此,全国大部分县级以上文化馆都是当地党委政府设立的文化事业机构。 在经济开发区特有的体制下,如何搞好文化馆? 用以前流传下来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为此,我们大胆创新,探索过去流传下来的、跨越创新服务的独特途径,对经济开发区文化馆管理模式采取了政府向专门机构购买服务的方法。 ”。

经济开发区公共文化服务外包的经验如下:一是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梳理和梳理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市场能做的就是多放在市场上,社会能做的就是交给社会,政府做好领导和管理工作,政府推动经营文化向管理文化的转变。 二是应用合同化合作模式,政府部门将公共文化服务以“合同”形式交给社会专业化文化服务机构,由政府通过招标等机制采购,由政府按合同管理,在作为采购人的政府和作为被采购人的生产主体之间保持独立性。 三是政府外包公共文化服务,本质上是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方式,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体现了公益性的价值,但也要求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金的采纳效益。

基础文化体育产品日益丰富

截至2007年,经济开发区已建成1个区级文化馆、2个街区文化站、18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区级文化馆为主导,2个街区文化站18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阵地,全区

基于此,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活动。 年,经济开发区完全利用区文化馆、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基础文化阵地,围绕昆明市“春城文化节”、“春、夏、秋、冬”4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全年共组织各类文体活动60次, 成功举办经济开发区第二届公司文化节、阿拉米文化节参加省、市级文体比赛活动共获得省级奖13个,市级奖25个。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开发区的体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得有声有色。 截至年底,经济开发区共建设文体活动广场43处,健身路径66套。 每年投入137万元专项资金,开展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工作。 举办了阿拉第一次少数民族运动会,发扬了梅雨季节以前就流传下来的体育文化。 球队代表昆明市参加云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舞龙项目1枚金牌、2枚银牌。 继续在辖区学校开展体育特色项目工程,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其中投入资金91万元,成立了区青少年足球、网球、舞龙舞狮运动队,其中一名运动员入选云南省足球队9岁年龄段精英群体。

经济开发区还特别重视非遗留保护工作。 承办云南省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非遗留推广展览活动。 组织非遗传人开三小、五小继续开展非遗传传播校园的传承活动,弘扬民族自古流传的文化,其中开三小编制的花灯歌舞“美丽大脚”,参加了年春城文化节“我们节日少儿艺术节”的展示活动。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的完善中,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在这一文化巨擘的工程中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负责人介绍,今年,经济开发区也将继续开展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向社会开放的大体惠民服务。 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春城文化节等大型庆祝活动,经济开发区举办展现经开人风采的第三届公司文化节、海豹文化节等企业品牌文化活动,深入开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戏剧下乡活动,通过各种渠道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昆明日报记者吴洁通讯员李丽芳报道经济开发区供图)

标题:快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经开区居民幸福感提升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j/1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