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6字,读完约3分钟

6月28日,“云南大学产学研基地”、“云南大学昆明经济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云南大学拆解测试中心经开分区中心”在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孵化区成立。 这是经济开发区通过构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园区、公司密切合作的平台,自身推进从工业型经济开发区向科技创新型经济开发区转变的重要一步。

产品的分解检查中有“绿色通道”

“云南大学产学研基地”、“云南大学昆明经济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云南大学拆解测试中心经开分区中心”成立后,通过人才、技术的交流,整合云南大学的技术特征和经济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水平,突出特点

云南大学副校长张克勤表示,希望利用越来越多的市场机制,激励高校、研发人员和投资创业者的积极性,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目前,经济开发区注册公司超过8000家,大部分是中小规模企业,这些公司涉及生物、化学等多个行业。 受自身快速发展条件的制约,这些公司通常无法购买大型仪器或拆卸检测设备,公司产品的拆卸检测成为一大难点。 云南大学现代分解测试中心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覆盖全省高校的大型仪器资源共享系统,是云南省高校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理化检测实验室。 中心拥有总价值2774万元的大型精密仪器21台,拥有独立集中的现代化实验室,在批准的三大类十项拆解测试业务范围内,为社会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试数据,可广泛应用于贸易出证、产品质量评价和科研成果鉴定等行业。

建立云南高校与产学研的互动机制,是中小科技型公司产品开发、生产乃至贸易环节,处理设备、技术方面的短板,比较有效地促进公司的技术创新。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段永明评价说:“基地和中心的建立,是高层次科研资源的科学配置,是高层次研究力量比较有效的整合。”

“十二五”扩大公司孵化器规模

一直以来,科技园区是经济开发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平台,是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阵地。 2002年,昆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投资4000万元,建立了该地区首家科技公司孵化器——昆明科技创新园。 随后,经济开发区引进民间资本,成立了新兴产业孵化区、云南海归创业园等科技公司孵化器。

目前科技创新园孵化面积已经超过10万平方米,年入园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新兴产业孵化区已采用面积4.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引进公司1800余家。 海归创业园已建成面积75000平方米,引进公司1700余户。 在新兴产业孵化区内,云南长源包装印刷有限企业已经与统一食品、蒙牛集团、伊利集团、中粮集团等进行了合作。 在海归创业园,加拿大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昆明和顺达贸易有限企业、日本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云南银河之星科技有限企业等与生物产业、电子新闻等行业相关的公司已经投入生产。 这些公司需要在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不断创新,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段永明认为,“内涵式”增长已经成为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确定思路,“十二五”期间,经济开发区将继续扩大科技公司孵化器规模,依靠孵化器规模效应实现公司集聚效应,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科技公司孵化器功能,成为一流创新要素

标题:快讯:昆明经开区成立3个“产学研基地”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j/15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