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1字,读完约4分钟

仅仅一个小时的“海鸥吃了广播”,整个网络的观众人数达到了70万人。 供图

3月11日,昆明市民小何观看了一小时罗平万公顷油菜花盛开满山野的直播,与她一起收看直播的人数达到108万人。 就在十天前,1388岁的布达拉宫首次开放“网上野餐”,通过一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92万观众。 何先生也是其中之一。

“我想旅行! 现在暂时去不了,在景区直播看看梅止渴吧。 ”。 不管怎么说。

成千上万的网民成为“云监工”,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十天内从无到有,带领客户到景区、博物馆在线云游,为高星酒店的直播教授制作美食……由于这次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直播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多。 猪的数据显示,3月以来,旅游现场比上个月增加了100%,收视率显著提高。

人坐在家里,景来自云南

7点和梅里雪山日出一起吃早饭,9点惊喜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野象出去散步,15点看普洱茶山,顺便泡茶……疫情过后,云南旅游官方公共服务平台“云南”app,发布消息称, 目前,累计观众人数超过2000万人。

疫情期间,滇池畔“无人喂食的海鸥”一度成为微博网民关注的热点之一。 2月16日,昆明草海水库景区、海埔公园与“游云南”合作,联合腾讯资讯、中央视频播出《疫情期间海鸥们的真实生活》。 仅仅一个小时的“海鸥吃了广播”,整个网络的观众人数达到了70万人。

参考“海鸥吃的广播”这种可复制的模式,“游云南”联动了越来越多的景区,使旅游活动在线化。 2月下旬以来,《游云南》有“昆明180万株郁金香盛开”“走进花圃,了解花背后的故事”两个“云赏花”直播,以及第一期“网上野餐”带着游客游览罗平菜的花海。

“游云南”相关人士表示,“游云南”除继续推进滇池海鸥系列、云品系列、云南动物系列、春游赏花系列等直播策划外,还将基于直播平台展开深入探索,基于“直播+”新模式,

线上“种草”,线下引流

长假催生了“云办公”、“云见展”、“云旅游”等在线产业,在疫情下,5g技术深入各行各业,数字化、互联网化、社会交流化、互动化……越来越成为当今文旅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直播成了旅游业全面恢复前的重要复制品。 从线上“种草”到互动直播,防疫期间旅游业的新尝试——“云游”,不仅比较有效地丰富了线下旅游产品的创新供给,更是这个非常时期的“毛遂自荐”,让景区保持了关注度,成为了旅游目的地。

文旅实战营销专家熊晓杰认为,文旅项目天生就是沉浸式、体验式的媒体推广平台。 过去的文旅公司,特别是景区,大部分都做线下生意。 这次疫情给线下体验的景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失去门票收入之前景区被反转,加速突破原有经营方式,利用线下科技发掘越来越多的新费用增长点。

目前,国内至少有1000个景区开通了在线旅游服务,各地景区与在线旅游平台、科技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景虚拟旅游项目,部分景区开设了语音说明服务。 从长远来看,网络带来的新的旅游体验理念一旦被市场广泛接受,顾客的习性就会得到培养,良好的服务随之而来,一些新顾客会在线上形成良好的转变。

云南省旅游规划设计院设计协会会长王崇亮表示,5g结合vr/ar、无人机等技术,实现景区数字化、可视化体验,延伸旅游体验链条,丰富旅游体验场景和文案,不出门,随时随地,想玩 并且,景区活动将进行网上展示,吸引游客在线交流讨论、在线参与,提高游客进入景区的流量,这种网上揽客方式将加快替代之前获得的客流量。

业内人士认为,云游模式时代即将拉开帷幕,线上成本将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文旅体验形态。 以数字技术为中心的支出模式有望在网上旅游领域实现新的高速增长。 (昆明日报记者李思凡)


标题:快讯:​云南搭直播催热“云旅游”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ly/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