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8字,读完约4分钟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苴力镇栗园村,是远离尘埃的山头,云密密处驻扎着“单脚硬汉”毕怀集。 自1997年扎入深山以来,右脚残疾的他,凭借惊人的意志力,历经几番波澜,开拓了200亩土鸡养殖场和30亩果园,不依靠,脱贫致富。 图毕正在怀里喂土鸡。 (新华网念新洪/文罗春明/摄)

毕中5岁时,因注射损伤坐骨神经而残疾,一只脚支撑着他,从小学和中学毕业。 18岁时,家里兄弟分家,毕怀无房无田,只有两个荒山头迅速发展了生态土鸡养殖。 “不想拖累家人,也不想拖累社会”图以航拍的视角,毕怀打造了大山里的养鸡场。 (新华网赵普凡摄)

毕中的土鸡养殖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刚上山的几年,毕怀德一个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但总算有了一定的规模。 2001年夏天,养鸡场的土鸡大范围感染鸡传染病,2400多只鸡迅速死亡。 输不起的毕怀远去了山东德克萨斯的“取经”,才学会了养殖技术,但在回去的路上,不小心失去了所有的物品和证件,历尽艰辛回到了家乡,重新开办了养鸡场。 图为毕怀正在仔细检查土鸡的健康状况。 (新华网罗春明拍)

想起2001年通往家乡的路,毕怀德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困难的时期。 “摸摸口袋,只有30元! ”没有旅费的毕怀德沿着客车的行驶路线,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踏上了“千里返乡道”。 在风食野宿走了十几天后,在湖北广水好心人的帮助下,联系家人汇了路费……“技术走了,也不断告诉自己回去,迅速发展自己的事业。 ”。 (新华网赵普凡摄)

辗转回到家乡后,毕怀再次进入深山,重新开始养鸡场。 因为养殖技术过硬,“二次创业”顺风顺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一年后,迅速发展到100头以上。 两年后,扩大到了500头以上。 三年后,达到1000头以上……图为航空照片视角,毕怀德和妻子在喂土鸡。 (新华网赵普凡摄)

目前,毕怀养殖场饲养栏的土鸡达2800只以上,“质量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 (新华网赵普凡摄)

养鸡场走上轨道后,2003年,毕怀拄着拐杖、扛着锄头,在另一座山顶挖掘土地、种植果树。 “单一产业风险太大,如果种植果树,养鸡场亏损,卖水果也能保底”图毕怀揣在果园里看水果的生长情况。 (新华网赵普凡摄)

和养鸡相比,果树栽培的严峻性是无法比拟的。 “拄着拐杖挖地,相当吃力! 我告诉自己,慢慢来,每天能挖一点就挖一点,能种一棵就种一棵。 ”。 十年后,完怀建成了30亩果园。 图毕怀里在果园里。 (新华网赵普凡摄)

一波三折的创业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养鸡还是果树,只有掌握过硬的技术,才能长久快速发展。 只要有空,毕怀德就会查养殖方面的书,提高自己的技能。 (新华网赵普凡摄)

自己的事业好转后,毕怀不忘带领村民们一起致富。 年,毕怀远成立了怀银农户土鸡养殖果树栽培专业合作社,为员工们提供脱温鸡苗、果树苗木,免费提供栽培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寻找销路,打开市场。 为毕怀向村民说明土鸡养殖技术。 (新华网赵普凡摄)

在毕怀富领导的带动和当地政府的统一下,栗园村成立了以核桃、油菜、生猪、土鸡、果树栽培5大产业为着力点的合作联社,动员越来越多的群众努力增收。 目前,仅土鸡养殖一项,栗园村就有60多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土鸡饲养栏量达到4.1万只。 (新华网赵普凡摄)

年,毕怀德被表彰为“云南省光荣脱贫户”、“大理州光荣脱贫户”。 在“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示范评选”活动中,毕怀远被评为最美人物优秀示范。 回顾创业的历史,毕怀远用两个梦想概括说:“我最初的梦想是不拖累家庭,不拖累社会。 我现在的梦想是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 ”(新华网罗春明拍)


标题:快讯:“单腿硬汉”毕怀中 大山深处闯出致富路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xwzx/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