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8字,读完约5分钟

用人单位保温用品无法发放,缺乏符合防疫要求的临时避寒点……疫情防控下,新型低温作业工人的防护措施和制度短板亟待补充。 除督促用人单位加强低温劳动保护外,建议相关专家尽快出台“地方版”低温工作劳动保护政策。

年12月29日凌晨1点,沈阳,零下18度。 这天,中央气象台将寒流警报升级为橙色警报。

在一家居住区的室外核酸检测所,护士张靖阳和同事的采样工作接近尾声,正在理发等待检查的居民。 冷风吹来,穿着防护服的张靖阳冻得跺脚。

张靖阳是沈阳紧急呼叫的众多核酸采样人员之一。 年12月22日,沈阳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随后沈阳紧急对风险人群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至年12月28日17时共检测21973人。

在疫情防控下,出现了户外核酸采集者、防疫卡点从业人员、冷链食品杀灭者等新型低温作业工人。 在滴水成冰的东北冬天,他们的防护需要加强。

难以抗拒的寒冷

有发热秋裤、羊绒棉裤、毛衣、羽绒服、滑雪靴,但不能忍受长期户外工作的寒冷。

张靖阳觉得全身最冷的部位是双手和臀部。 为了拿着棉棒,打开采样容器,记录号码,她只能戴上薄的医用橡胶手套,冷到不行的时候不能再戴一个。 社区工作人员送来温暖的手宝和毛毯,依然不寒而栗。

张靖阳参加了9次抽样行动,这次在室外停留了4个小时。 由于没有专业的户外保温用品,她左手食指第三关节的皮肤粗糙。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低温作业等级》的规定,作业人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将工作地点平均气温在5℃以下的作业定为低温作业。 低温作业除了会引起局部冻伤外,还会带来全身的影响。

“温差达到40℃,忽冷忽热,内外跑了10多次,第二天嗓子发炎。 ”。 年12月28日,在保安高勇所在的小区暂时增设防疫卡点,测量小区居民体温。 另外还负责公共区域的消毒工作,需要背着20公斤重的消毒柜工作。 因为担心衣服太重爬不上楼梯,他只穿房地产送的棉大衣,戴着单帽和毛线手套,忙得前胸背都汗流浃背。 赶上高峰,出入小区的居民不断,来不及进入高勇、有电暖气的派出所。

据记者采访,沈阳街头不少室外工作人员休息室,但采样人员工作的地方距离临街休息室很远,有二次污染的危险,因此没有被利用。 根据防疫要求,工作人员也不能脱防护服喝热水。

低温保障需要加强

年修订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冻伤定为新型职业病。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当在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等方面做好低温环境工作的职业健康保护。

杨占博是进口海鲜超市的冷链食品消杀员。 从年12月21日起,沈阳通过储存进口冷链食品进行专业仓储管理,进口冷链食品的储存、装卸、搬运与其他货物完全隔离。 他在冷冻库工作的时间增加了三倍。 防护服、屏幕、手套、医用口罩不一次性重复……使用者配备有病毒防护用品,但御寒用品较少。

每天,杨占博在与冷冻库连接的指定低温区域脱三次员工衣服、鞋帽和口罩。 “以前穿的军大衣不放在防护服里,所以我每天必须穿两件羽绒服。 没有棉鞋、棉帽子、棉膝盖保护。 ”杨占博说。

除了部分使用者的保温用品无法发放的情况外,满足防疫要求的暂时避寒点也不足。 一些防疫点暂时搭起塑料帐篷,至少可以升温到5℃,但这还不够。 “帐篷不能密闭,会被吹走。 如果没有引电的条件,就不能使用电暖气。 ”高勇说。

“左手冻伤,只需要涂几天皲裂的膏就行了”“冰冻习性,晚上喝姜汤,洗个热水澡也没问题”……记者即使随机采访了很多室外工作人员,他们对低温劳动保护也不太了解。

制度的短板急需补充

“应该督促使用者发放保温用品,提供满足防疫要求的避寒点。 从长远来看,政府必须将新型低温作业工人纳入低温劳动保护体系,尽快制定低温作业劳动保护政策。 ”。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说。

张靖阳根据抽样经验建议,防疫点多在居民区、商业网点附近,可以招募流动避寒汽车,由相关人员统一管理,统一捕杀。 听从采样人员的行动比建立不重复的防寒小屋和临时防寒点更划算。

杨占博呼吁爱心人士爱环卫工、快递小哥,也关注新型低温作业工人的冷暖,让他们可以穿棉马甲、大棉鞋。 “希望政府鼓励和诱惑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投入到轻型御寒劳动保护用品的开发中。 ”。 杨占博说。

王磊建议尽快研究低温作业劳动保护措施的管理方法,各省根据当地低温情况制定细分等级、地方性规章制度,并对公司内部御寒用品的发放进行政策引导。 另外,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从业情况适当调整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建立健全劳动防护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部分采访对象为假名)

标题:快讯:新型低温作业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xwzx/1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