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51字,读完约1分钟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富强博士及其团队开展的香菇人工培育(栽培)研究取得系列进展,成功进行了松茸人工培育(栽培)。

研究表明,松茸组包括大部分食用或药用蘑菇,其中以松茸最为有名。 在我国各地,香菇多被称为谷熟菌、铜绿菌(云南)、紫花菌、枫树菌(贵州)、寒菌、枫菌(湖南)等。 松茸群体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与松树有特异的共生关系,菌根合成是实现人工培养(栽培)的重要环节。 从2010年开始,研究者系统进行了香菇菌种收集、培养基优化、菌根合成和共生机理等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从2007年开始,研究队伍在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相继建成香菇种植园16处,总面积超过100亩。 截止到年底,贵阳两个农场中,松茸和红菇分别出现,菌根苗移栽到农场的时间只有两年半,这是三年级林下栽培的首次报告。

介绍了菌根型食用菌人工培养(栽培)不同于腐生型食用菌(如香菇)的栽培模式,利用树木与真菌的共生关系,通过无菌育苗、菌根合成、菌根苗移植、种植园的建立和后期管理,实现人工培养(栽培)和多年生蘑菇。 该模式结合造林,苗木最初生长时,树下开始长出蘑菇,此后可连续15年至50年收获(因树种、真菌种类而异),但该成果在艰难的立地(如贫瘠的土壤、石漠化和矿区等)植被恢复、矿区等。 (云南日报记者季征)

标题:快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松乳菇人工培育成功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xwzx/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