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91字,读完约7分钟

/ h// h// h /

穆然在新兴底古墓的碑文中寻找线索

/ h// h// h /

郑允昌

“祖先的姓末……将末改为穆……今后一定有子孙供奉”。 如果穆虹没有来找亲戚,穆秋然看到或不知道刻在清朝康熙年间墓碑上的这个复制品,“末”才是自己的本姓。 但是,为什么祖先在康熙年间要改姓呢?

随着对疑问的深入探索,尘封的历史层出不穷。 据吴光范、朱惠荣、朱端强等专家论证,云南历史上不是人口净流入地,明清时期,许多汉族祖先以军屯、民屯、经商等形式进入云南,许多云南汉族和少数民族从云南迁徙,成为部分山东、东北人的祖先。 因为这本萧氏宗谱中记载祖先来自云南或“小云南”。 也有史料称祥云县为“小云南”,距今已有536年。 本报记者顺着这些线索,走向祥云。

千里的寻亲者

到了祥云,我们首先听到的是追寻大连人穆虹根源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末,在北京工作的穆虹利用出差机会来到祥云,找到时任县文物管理所长的郑允昌,试图弄清自己家族千里迁徙的来龙去脉。

穆虹自称来自大连,从小就听说祖上从“小云南”移居山东,祖上一代从山东移居东北。 几百年前必须从云南搬到山东,路途艰难,吉凶不明,祖先们为什么这么做? 穆虹对此很感兴趣。

穆虹查阅文献资料,询问昆明历史学家后认为,祥云很可能曾被称为“小云南”。 因为,祥云在历史上长期被称为“云南县”,为了与省名区别,云南县被称为“小云南”。 另外,这个称呼有史料和民谣。

在此前的野外考古工作中,郑允昌曾在祥云县的旧墓碑上采集拓本,全县只知道两个村的姓穆。 他把穆虹带到了碑文上记载穆氏生活时间最长的村子——“新兴底”。

由于穆姓在祥云的人数不多,穆虹根寻找的消息很快就传播到了祥云国内活动的穆氏族人身上。 当时在祥云做公务员的穆秋然听说北方穆姓人来找亲戚,家族中文化很高,热心家庭工作的他也回到了村子里。

墓碑的秘密

了解情况后,穆虹千里感叹寻找父母的执着和不容易,引起了穆秋然对家庭历史的探索。 但是,让新兴的德谟氏族人感到不自然的是,慕斯家族的祖传家谱在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被破坏,之后就没有提出家谱的建议。 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过古老家谱、了解家族传世历史的老人也相继去世。 因为这几乎不可能从文字中得到家人的新闻。

但是,刨根问底还有其他线索。 穆秋然突然想起民众在新兴底墓地有古墓,也许能从墓碑上找到一点证据。

因为这一行人去了村子后面的家族墓地。 一行人拜访古墓,拨开覆盖墓碑的荒草和灌木后,刻在墓碑上的两行字尤为引人注目。 “祖姓末,末微末,取名,不合多,有合族公议,末改穆,从此子孙奉公”! 墓的主人叫穆寿元,碑上刻的时间是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

原来的祖先姓末! 但是惊人的表现还不止这些。

碑文中不仅有死者的名字,也有其儿子的名字,还有“孙”、“鲁孙”、“太孙”等后代的名字。 当地纪念碑上刻的人也就“鲁孙”而言,“鲁孙”不是世代顺序,而是墓主人女儿生下的儿子的姓,即鲁的孙子。 “鲁孙”和“孙”是同时代的。

穆氏族人也观察到刻有鲁孙的碑文集中在清朝康熙二十年左右。 郑允昌认为,从碑文上的年号到“三藩之乱”时,祥云与吴三桂势力关系非常密切。 同时,祥云在历史上是军事重镇,吴三桂入楚后为了扩军,招募了更多少数民族从军。

为什么要把“末”改为“穆”? [/s2/]

关于家族墓碑上写着“祖籍姓末”的记录,穆秋然和其他民众也曾解体。 认为祖先改姓,最有可能避祸。

因为在祥云县以穆姓为主的另一个村子——末家庄(现名头村)流传着一种说法。 末家庄人穆庭崇说,他听说过老父亲末姓改穆的情况。 由于跟随家族的亲人犯下了连坐9族的大罪,末氏族人不得不改姓。 白族口音的“末”和“穆”发音相似,所以改为“穆”姓。 但是,避开了什么样的灾祸,避开了哪个朝代的灾祸,由于缺乏史料、证据,也很难追溯。

据郑允昌介绍,祥云历史上有两次较大的人口迁移,一次是明洪武年间明朝军队进入祥云戍边屯田。 另一次是康熙二十年后,吴三桂之子吴世璞政权崩溃,平叛清军入楚,效忠吴三桂家族政权的势力将成为打击、削弱、分散、流放、外派。

但是,新兴底穆氏族人是出于什么原因移居山东省的,由于史料不足,郑允昌也很难得出结论。

穆虹在祥云的寻根之旅,由于当地穆氏族人的家谱丢失,缺少旁证,难以寻觅,最终遗憾地离开。 至于他的祖先是否是“三藩佗部”,也因缺乏证据而更难考证。

祥穆氏族的人认为穆虹家分歧的可能性极大。 “我相信如果穆虹能找到自己的家谱,核对祥云和祖坟的碑文,就能找到线索。 我们也把收集、整理好的祥云穆先生的家人资料发给穆虹。 ”。 穆然说。

谜底即将解开

郑允昌根据祥云当地资料、碑文等史料分解后认为,清军平定云南后,吴三桂旧部很可能被派往山东及东北地区。 郑允昌提供了与他观点相同的论文《关于东北汉军旗人及其“烧香”与云南流人的关系》。 这是辽宁省艺术研究所任光伟写的,文中详细论述了东北汉军旗人大多是吴三桂旧部,清康熙二十年清军平定三藩之乱后被流放到山东、东北的观点。

任光伟首先从东北汉军旗人的文化传承和家谱开始调查,祖籍云南或“小云南”的人,民人(指清朝时东北没有挂旗的汉人)的比例很少,在汉军旗人中达到一半左右,汉军旗人的祭祀活动中有云南相关的因素。

这些汉军旗人的族谱也有共同点,有些从云南和“小云南”转移到山东栖霞县,拨到东北。 大部分记述为“祖先是从云南(小云南)迁移过来的”,一句话带过。 同时写祖籍云南的人,大部分来自清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之间,自称“小云南”的人,则来自康熙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之间。 康熙30年后逐渐稀少。

民间立谱,目的首先是为了联系同族,必须让子孙有根据。 更何况“三藩之乱”是清朝极其忌讳的事件,如果不是为了尊重信史,山东移民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祖先和有“三藩之乱”的云南人和小云南人联系在一起? 可以看出,“三藩之乱”后,一些降死被拨到山东的不是传说,而是历史事实。

结合家谱和史料,祖籍“云南”或“小云南”的人多在康熙二十年后直接从云南或从山东搬到辽东。 因为系图记载的迁移记录有“康熙三十年”的时间上限,这反映了他们的祖先实际上是康熙二十年最后平定“三藩之乱”后,以吴三桂旧部为中心的“迁移罪犯”和“降死”。 从多个家谱可以看出,那一年向山东的降死被配置在以栖霞县或栖霞为中心的固定区域,然后转移到东北。 但是从辽东地区许多自称来自云南的家谱也可以看出,当时去山东的拨号数远远少于东北。

但是,这个观点能否被其他专家的支持和史料所印证,还是个谜。 (春城晚报记者程权邓建华秦蒙琳)

标题:快讯:祥云新兴底墓碑:尚待解的历史谜团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ly/6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