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7字,读完约2分钟

习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实务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了马克思主义资源、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海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融会贯通、吸纳外来、面向未来的极其重要的观点。 这个重要观点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继承性、民族性的思想,阐明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关系,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坚持不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标志。 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正确引领社会思潮,发挥马克思主义阵地的作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深入研究和阐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继续快速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辩证思维、战术思维、全球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

要求在吸收外来、继承中华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的同时,必须学习和借鉴所有外来优秀的文明文化。 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为我们党所把握,并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取得成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的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中华优秀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的现代性,使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映衬。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面向未来,我们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密切结合。 面向未来,是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顺应时代快速发展变化的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做法论,发现新矛盾,处理新问题。 特别是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全球性、战术性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我们将立足中国,借鉴国外,发掘历史,把握现代,遵循关爱人类,面向未来的构想,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语言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社会科学必将更加繁荣 (国平)

标题:快讯:国平: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ly/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