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6字,读完约2分钟

如果知道错误当然是肯定的,但这似乎不是对问题本身的反思,而是出于对央视这个招牌的敬畏。

警惕央视播出的“旅游购物陷阱”——这样的“解说员”节目在网上多家媒体转载。 其中,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景区讲解员将游客引向一个请香所,高价求香。 大理旅游集团的相关人士表示,他们对这个问题感到震惊和自责,并开除了两名不按规范解释的当事人。

说是“先导”,其实使用“引导”比较合适。 这种方法和微信朋友圈流行的“不是中国人”一样,都是套路。 于是,说起旅行有欺诈,公众想到的是导游,解说员也没想到他在做“推销员”的兼职。 如果你不知不觉去招待所,碍于面子,就得流血。 二是心理战,就像道德绑架一样。 在寺庙这样的地方,游客多少有些肃然起敬,烧香祈祷似乎也有道理,但出乎意料的是这背后有生意。 说难听点,这种江湖诈骗发生在寺庙里,不仅侵害了顾客的利益,而且与宗教文化格格不入。

讽刺的是,解说员向游客指出,香火在香处的另一边,不仅被过度商业化污染了环境,还严重扭曲了佛教庄严宁静的形象。 这表明,高价花香乃至游客的现象实际上是公开的秘密,但相关方面的管理仍处于道德说教的水平,两者完全不对称。 现实中,一根线香要30元,最少要3根线香。 这里香火很旺,可以说财源广进。 在吸引力的好处面前,佛教协会的建议也被忽视了。

央视报道后,大理旅游集团迅速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高度重视”,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研究整改。 如果知道错误当然是肯定的,但这似乎不是对问题本身的反思,而是出于对央视这个招牌的敬畏。 从讲解员熟练的“业务”表现来看,引诱游客闻到高价香气的问题不是一两天,而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完全不知道吗? 至今为止没有游客投诉吗? 据了解,央视的节目都经过严格筛选,如果不是十分突出和典型,也不可能在央视频道播出。 那么在央视报道之前,监管是做什么的?

这个小算盘打得很好。 无论游客怎么投诉,影响毕竟有限。 何况,很多景区都有“中国人那么多,宰了一个,你下一个来吧”的心理。 但是央视的报道不同,其负面形象形成扩散效应,所以忙着来“灭火”。 因此,什么事都要等“闹大”再管理,其实是暴露了管理上的严重不足。 每次“灭火”,都不可避免地对旅游形象造成损害。 (春城晚报评论家吴龙贵)

标题:快讯:旅游乱象别总等闹大再治理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ly/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