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8字,读完约4分钟

临近期末,天气又冷又冻,俞在自习后缩成一团回到宿舍,突然发现床上多了一件新的黑色羽绒服。

从进入安徽师范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俞就觉得自己遇到了看不见的“援助者”:在入学通知书里夹着饭卡,给卡里充了一周的伙食费。 宿舍的床上放着超大的收纳盒,里面有一个学期的洗漱用品。 银行卡里不定期放钱,少则120元,多则4500元……每次的资助正好是那个时候,就好像它的身体很了解自己的情况一样。

俞一家的兄妹4人,事实上是孤儿,和腿有残疾的二伯一起生活。 因为家里很穷,哥哥初中毕业就打工,但是次子和哥哥的微薄收入很难支撑三个孩子的支出,国家的援助就像春雨一样宝贵。 小时候,他开始写各种各样的资助表,为了制作说明资料奔波于相关部门和学校之间。 但是,上大学后的三年半里,他没有为这件事填写申请书,只盖了一章,没有跑过一个部门。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入学前,学校通过智力支援的大数据平台认识到他是经济困难的学生,所以没有必要另外申请。 ”。 安徽师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项家春表示,2009年,学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层次分解法综合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费用状况、家庭状况和学校行为表现等数据,从家庭收入和支出两个维度明确9个二级指标、79个观测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分期 这个系统不仅能区分谁是经济困难的学生,还能区分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困难水平。 这几年,随机抽取一市一县进行全覆盖实地访问验证,系统识别精度达到99.24%。

三年多来,小优一直获得贫困补助、勤工助学、奖学金、助学等各种资助,而同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同学小方只获得了2.4万元。

为什么会有差异呢? “不同贫困水平的诉求不同,资助金额自然也不同。”项春解释说,智力支持大数据平台文案广泛,不仅包括量化认定指标体系,还包括资助诉求指标体系。 该系统通过对学生在校费情况和生活费来源的跟踪分析,计算了不同困难等级的资助诉求,实现了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面覆盖的基础上的按需资助。 年,全校经济困难学生均获资助0.61万元,其中特困等级学生平均0.82万元,困难等级学生平均0.56万元,通常困难等级学生平均0.31万元。

并应经济困难学生的诉求,学生组织开展“四暖相伴”活动。 半个多月前,学校组织开展了以营养改善计划、一次空调电费补贴、保暖服和一系列增长支持项目为首要文案的“暖冬行动”,在分类层面帮助了4721名经济困难学生。 俞的黑色羽绒服来自这里。

不需要伤痕式的煽情演讲,不需要繁杂复杂的手续流程,也不需要周围异样的眼光,基于构建的模型,平台直接推送需要资助名单。 “非常亲切,觉得自己受到了尊敬,感受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这是受益于这个平台的学子们共同的心声。

学生蔡张飞因为家里穷,辍学打工,饱尝人间冷暖,认为一切只靠自己,不信任别人。 像他这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成长中普遍存在自卑、眼界狭窄、不善人际交往等问题,学校在平台中帮助育人成效量化指标体系,分析筛选贫困生成长中存在的不足,开展相应的资助项目,如“苔原 参加贫困生快速发展指导站、“扶智、扶志”项目等,推荐项目跟踪管理和拆除结果。

“白天到处都没有,青春正好是自己来的。 苔花像米一样小,还学牡丹花。 ”入学一年后,蔡张飞携笔从荣,建设军营,退役复学后积极参加“五四”爱心学校志愿者服务、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社会实践活动等,以感恩之心回馈社会,成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去年安徽歙县遭受洪灾,小方积极参加了家乡的洪灾救援工作,确保了一方的安全,并予以护卫。 沉默寡言的俞不仅逐渐敞开心扉,与同学平等自信地交流,还亲自资助家乡推广的学校,鼓励后辈们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现在他要去中国科技大学留学,开始新的人生之旅……(中国教育新闻)

标题:快讯:安徽师大实现资助智能化 经济困难学生身边有个隐形“资助人”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y/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