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9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12月29日,电记者刘翔霄空端水杯手还在颤抖,但拿起画笔却丝毫没有颤抖——这是84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传承人薛生金老人半生的练习。 这让他至今仍着迷,每天五六个小时前传递技术。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器。

平遥光漆器以手掌发出光泽而闻名,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雏形,魏晋南北朝的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明清两代,随着晋商实力的增强,平遥推光漆器远销俄罗斯、东南亚一带。 ”。 薛生金表示,国家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介绍了平遥推光漆器制作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镶嵌等工序。 其中,漆工环节的工序相当细致复杂。 “光刮灰就需要5~6次。 而且每次灰干后,都需要刮下一层灰。 ’据薛生金介绍,漆器底漆以深色、浅色为主,上面大多绘有图案。 过去,漆器有很多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古典小说和剧中的故事人物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图案也变得更丰富了。

平遥光漆器的魅力不仅在于技术,也在于材料。 采用黄土高原特有的天然林材料大漆,即漆树切树皮流出的浆汁,制成的漆器环保无毒,耐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技术价值。 过去,在平遥百姓家里,常见的有漆器做的屏风、方盒、首饰盒等。

平遥光漆器的迅速发展经过了几个兴衰。 薛生金说,1958年,集体性质的山西省平遥县手工业联社推光漆厂刚建厂,工人只有十几个,还不是单纯地做漆器,“技艺传承,但漆器积压,难以过活”。 另外几年后,1962年代,特别是1962年之前,工厂的运营变得相当困难,暂时濒临破产。 转机出现在1964年,“那一年,北京外贸机构的人签订了合同,收购了工厂原有积压的产品,增加了新订单,一下子拯救了工厂。”

到20世纪70年代,平遥推光漆器已成为山西省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销往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

至今,平遥推光漆器仍是古代城市的象征之一。 来这里的人们经常参观古城,聚在一起抱着回去。 近年来,平遥县设立了薛生金职工办公室,以薛生金老人为中心,整理技艺资料,举办漆艺培训班,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技艺。

标题:快讯:平遥推光漆器:一“器”精致,足以动人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y/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