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7字,读完约3分钟

《关学篇》由明代关学大儒冯从吾编撰,之后王心敬、李元春、贺瑞麟等清代关学者相继续编,是了解关学历史、关学人物、关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以前有学者对该书进行过整理和校对,但由于《关学编》的版本出版和历代续编等情况比较复杂,目前在文献收入和编排体例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魏冬教授近年来详细考察了《关学篇》的刊刻、续补情况,完成了《新计关学篇》一书。 据该书介绍,冯从吾的《关学编》在明代有单行本和合集本两种,合集本在单行本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 这是因为副本更完整。 清代冯先生的《关学篇》补编分为王心敬—王承烈—周元鼎、刘得炯—李元春—贺瑞麟两个系,这两个系所依据的《关学篇》底本不同,分别来自合集本和单行本。 到了光绪年间,柏景伟主持、贺瑞麟、刘古愚两人参与整理的泽西草堂本,按照《每人一传》的大致情况,选择以上两系的补编进行合并,由此可见柏氏刻本并不是《关学编》所有文案的总结,而是具有选编性质, 这些考证都不在老师的点校本里。

《新计关学篇》一书共采用明清以来的《关学篇》(包括《续集》)十个版本,参考两点校本,参考底本更完善。 其中,赵氏刻本的冯从吾《关学编叙》是手写的行草,这是其他各刻本所没有的。 而且全书体式也和其他刻本不同,大致可以看到明代单行本《关学编》的样子。

并且,本书根据《诸序录》《图例录》《上篇》《正篇》的类别,将过去不同版本的《关学篇》文案按类别分为所有收入,编排得更加合理直观。 《正编》5卷,载于北宋张至晚清杨树椿,其间清代学者按年代顺序将《关学编》的各种续篇编入随文,包括不同版本存在的个人人传、编者的摊派等。 这样的重组和全面的收入,不仅弥补了以往校本文献收入不足的缺点,还将不同的《关学续集》单独排列,无法清晰地表现出整个关学的缺点,使得网民对关学史和整个关学人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延续了不同的关学学者。

本书不仅收录了历代不同版本的《关学篇》和《续集》的重组,还大量收录了与关学密切相关的清代或近代文献资料,较为全面。 例如,书中设有“后篇”,收录了晚清关书者柏景伟、贺瑞麟、刘古愚的第一传记资料。 《文征录》中收录了清代三元学者刘绍斋的《关中人文传》《关中人文后传》《书关中人文传后》和李元春的《梓里赋》《秦赋》《续秦赋》,体现了明清关学和关中人文关系。 《图表录》对了解关学史文献编纂、关学史文献收录、关学人情况及关学流变的基本情况有积极意义。

此外,与以往的校本不同,本书对较难的单词、重要人物、文化典故等进行了注释证明,用随文推拿语、段后推拿语的方法,对《关学篇》的笔法、人物进行了评述。 这特别有助于学者浏览《关学篇》,了解关学的历史流变、重要人物、思想情趣、人格等。

《新计关学篇》一书全面展示了《关学篇》原编及其历时性补充文献的版本和源流,展现了关学历史的飞速发展和学者风貌,是目前最有收入文献的《关学篇》文献的合集,对今后的关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陕西日报作者米文科)

标题:快讯:芭蕉心尽展新枝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y/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