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10字,读完约5分钟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劳动力市场上,一个用人单位以第一学历毕业院校是否属于“双一流”院校或以前流传的985、211高校为筛选门槛,将第一学历限制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求职,加大普通高校毕业生和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差距,加大大学生就业

用人单位的第一学历偏好,首先平衡考虑的是招聘价格和人才的评选

第一学历偏好,本质上是用人单位的人才筛选问题。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以第一学历“985”“211”为筛选条件,提高筛选效率,是一种招聘省事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学历为“985”“211”或“双一流”的高校毕业生向劳动力市场发出了个人价值信号。 用人单位认识到“985”、“211”或“双一流”的高校毕业生,是已经通过高考筛选出来的优秀人才,用人单位更容易创造高价值,成长为公司的中坚力量。 这样的招聘选拔方法可能会漏掉普通大学的领导,但其节省的招聘价格可以弥补漏掉优秀人才的损失。

大部分招聘有第一学历偏好的用人单位,通常在第二学历差不多的情况下,按第一学历进行筛选,属于优中优,很少忽视第二学历只按第一学历的大学进行招聘、录取等决定。 这样的决定不符合招聘的经济性,可能容易导致各种法律纠纷的发生。 从整体上看,用人单位第一学历偏好的首要原因是招聘价格和人才评选得到了很好的平衡考虑。

以高校招聘教师为例,多所高校招收博士学历的教职工,求职者的第一学历必须是“985”、“211”等积分高校。 甚至自己不是“985”、“211”的高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这种要求频繁出现在各种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新闻中,也出现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 有些用人单位没有在招聘新闻上公布第一学历偏好,没有作为招聘条件,但在实际招聘中以第一学历为标准,这样的标准最终会被求职者知道。 诸多因素导致了用人单位第一学历偏好的产生。 劳动力市场高学历毕业生的供求平衡是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学历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但优质岗位增长有限,求职竞争日趋激烈。 公司高质量岗位的门槛也不断水涨船高。

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招聘中都能感觉到学历“调查三代”的存在。 “名校情结”是产生这一问题的心理因素,用人单位把以第一学历为要点的高校毕业生视为提高组织影响的一大手段。

不仅在招聘结果上有差异,在初任工资水平、工资涨幅、晋升机会等方面也有第一学历偏好

除了招聘结果的不同,第一学历的偏好也可能扩展到人才招聘的其他方面。 例如,在初任工资水平、工资涨幅、晋升机会等方面,有第一学历的偏好。 如果这些方面的差异支持业绩成果,则符合法律和公司用人规范。 但是,是否只以第一学历划着大学来区别对待不同的毕业生,可能会导致就业歧视,用人单位面临法律风险。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第一学历偏好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增加社会运营价格。 首先,第一学历歧视会加剧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增加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特别是普通大学的优秀人才被用人单位不公平地拒绝,失去了就业和快速发展的机会。 第二,第一学历偏好加剧要点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学历价值分化,加剧教育不公平和高校过度分层,进一步增加高考竞争程度,就业压力传导到初等教育,社会教育压力普遍增大,推动过度教育和缓慢就业现象的蔓延。 第三,第一学历偏好可能导致组织内不公平。 第一学历偏好应用于招聘选拔,本身就是用人单位筛选能力不足的表现。 如果第一学历的偏好扩展到组织内的其他使用者方面,就会破坏组织内公平竞争的大体,也违背科学的使用者观,是对人才不公平的评价。 第四,第一学历的喜好可能加剧高学历的浪费。 一点社会公认的实力强、待遇高的用人单位即使是非专业性、非技术性的普通岗位,也不考虑岗位的实际工作资格,仍采用要点高中毕业生作为录用标准,造成了高学历人才的浪费。

快讯:“名校情结”程序不公背后的实质不公

动态调整的“双一流”替代以前的“985”“211”项目是防止资源身份固化的比较有效的尝试。 另外,教育部决定,禁止在大学举办的招聘会上发表限制大学等级的招聘要求。 也就是说,在公司招聘新闻中,不能出现“985”、“211”、“双一流”的大学毕业生这样的词。 虽然人才采用其他方面的第一学历偏好,还没有专门的政策法规,在司法方面也很难被判定为就业歧视,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对第一学历的规定没有限制。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对用人单位第一学历的限制应符合目的、手段的合法合理性要求,盲目脱离用人单位实际的,存在歧视嫌疑。

过分强调第一学历,不考虑工作文案和岗位要求,是用人单位基于买方市场强势采取的破坏社会公平的行为,用标签化的管理方法代替了对人才的真诚理解和关怀。 过程不公平最后会导致实质性的不公平,影响整个社会正确的人才观的形成,影响社会的人才评价和人才招聘,可能影响当今中国国情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实践和创新国家的建设,进而影响人才强国战术的全面推进和实现。 (作者张成刚)

标题:快讯:“名校情结”程序不公背后的实质不公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y/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