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8字,读完约7分钟

魁星堂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提供图

南京夫子庙十里繁华。

南京科举博物馆在这里。 其历史悠久,是江南贡院遗址,历经800多年风雨。 它的历史很短,开馆才四年,就进入了国家一级博物馆。

“十年的辛勤变化是鱼龙地,期待一生飞鹅凤天。 ”。 博物馆门口挂着明末文学家李渔的这个榕连,写着科举对古代学子的意义。

周边的建筑物不能比明远楼高

南京科举博物馆由博物馆主体中心建筑、江南贡院北部遗址保护区、南苑民俗展示区三部分组成,是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的主题性博物馆,其前身是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 馆内藏品主要为文档档案、雕版古籍、书画、家具楹联、陶瓷、丝织品等。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的创立、唐的完善、宋的改革、沦落到元之中,从明的鼎盛到清的灭亡,已经超过了一千年。 科举考试场江南贡院建于南宋主干道4年( 1168年),最初是县学、府学的考试地点。 明初,这里不仅是江南乡考试的考场,也是全国性考试——会考的考场。 明迁都北京后,江南贡院成为江苏(包括上海)、安徽士子参加乡考的考场。 到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号舍多达20644室,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贡院。

有清代,江南贡院进行过112次乡试。 这里列举后又考上状元的占清代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江苏49人,安徽9人。 唐伯虎、郑板桥、施耐庵、翁同鵊、李鸿章等都在这里举行过考试,吴承恩、吴敬梓、陈独秀、张睿等也在这里参加过考试。

明远楼是江南贡院的核心建筑,明嘉靖十三年( 1534年),“明远”二字取“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之意。 大楼高三层,楼下四面是门,楼上四面开窗。 考试的时候,监考官会爬上考场监控考场,防止考生暴动、作弊,“白天升旗示警,晚上举灯求援”。 考试前三天,僧侣道士照例在明远楼上设坛磕醪三昼夜,祈求上帝保佑学子。

“科举考试在古代很重要,所以对建筑法规很讲究,明远楼周围几英里以内的建筑高度不能超过”。 原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馆长周道祥告诉记者,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之一的青云楼初为三层,因旁边贡院,改为二层。

现在的明远楼也是博物馆内的地标性建筑,楼前是一方的“墨池”,有“汇墨成池”的意思。 晚上,在灯光的照耀下,楼影婆娑,很美。

明三元世宅“科第世家”石牌坊。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提供图

吃喝玩乐在宿舍里

明远楼的东西两侧有号舍(考棚),至今仍能看到当时发掘的遗迹。 眼前可见的号舍在旧址上被重建了。

据周道祥称,号舍“千字文”的编号为高6尺( 2米)、宽3尺( 1米)、深4尺( 1.3米)。 号舍之间留下了宽约4尺( 13米)的狭窄胡同,只有两人擦肩而过。 一号房间被砖墙隔开。 号舍没有门,考生入座后,自己用油布做窗帘防雨。 号舍内壁距离地面30米左右,筑有上下两条砖沟,载着木板,木板可以抽动。 白天,下面的木板变成座位,上面的木板可以写几个事件。 晚上,考生可以拔掉上板,与下板连接,安静下来。 明清乡试、会试都有三个考试,每个考试持续了三天两夜。 考试期间,考生吃喝拉撒都在号楼里,不得外出。

由于江南贡院的考生很多,考试入场一度成了难题。 起初,贡院只有一个入口,入场时有时发生踩踏,或者考生未进入号楼就被推入,落水身亡。 清光12年( 1832年),林则徐担任江苏巡抚,被任命为乡试监临官。 他发现贡院在士子入场、考场管理等方面有必要改善,向朝廷下达“请制定乡试该考官校订章程,预防士子袭击各项缺点”。

得到皇帝的批准后,林则徐立即着手改进。 他下令入场关口从2道增加到3道,各府、州、县的考生根据人数分为3部分,分别创立了从3个关口入场的“三门入场法”。 入场从凌晨3点开始,以炮声为信号。 之后,每隔一个小时放一次鞭炮。 经过分流,中午前所有考生都可以入场了。

清“状元及”牌匾。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提供图

状元用颜值加分

南京科举博物馆的展馆是一座埋藏在地下的类似历史宝箱的下沉式建筑。 沿着下行通道来到地下四层的亭子入口,对面矗立着明代第一位状元吴伯宗家族故居的“科第世家”牌坊。 走过鸟居,进入陈列室,穿越时间的旅行就开始了。 展览室里有国家一级文物朱元璋手写的“国子助教教授”的牌匾,正是这个冠军吴伯宗给的。

明洪武4年( 1371年),吴伯宗中状元、朱元璋敕令授予礼部员工外郎。 洪十年间,吴伯宗任用安南担任礼部员外郎,完成使命,回国后朱元璋授予他“国子助教”的官职,后改任翰林典籍。

这块牌匾的边缘是红色的,画有万字纹、双铜钱纹、寿字纹。 牌匾是蓝青,是红漆书《国子助教》的四个大字和“圣旨”两个小字,写为“洪武十四年辛酉孟春正月”,加上下面的“询命奉政大夫吴伯宗立”。

吴伯宗是冠军,但是殿试前的会试成绩不过二十四名。 殿试后,考官们向朱元璋报告了考生的试卷,作出的第一个名字是郭翀。 朱元璋叫了郭耀大殿,却发现他相貌丑陋。 考虑到新科状元的未来有可能会见外宾,向其他国家派遣使节,朱元璋真的对这位郭翀很不满。 于是,朱元璋挥了很大的手,请来了新科进士,把阅卷功能改成了评委。 他发现年轻人很英俊,问了他的名字,回答是吴伯宗。 朱元璋觉得这个人相貌堂堂,名字也很好听。 “伯”有“老大”,“宗”也有“首”的意思。 这不是上天指定的冠军吗?

于是,笔试成绩不是最好的吴伯宗,而是颜值加分,成为明代第一个状元。

展览室里有珍贵的状元牌匾,是清干隆年间状元陈初哲立的“状元及”牌匾。 额头周围装饰着镂空的人物画,描绘了喜得贵子、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诉说老人回乡等场面。

“这个扁额代表了四个代表性的生活场景,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一生。 》周道祥告诉记者,冠军牌匾保存极少,这块牌匾保存得比较完整,雕漆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深刻感知科举文化

为了让观众深刻感知古代科举文化,博物馆使用了多种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手段。

迎宾大厅门口的大屏幕上播放了《村童骚学》、《贡院去考》、《号舍百态》、《鱼跃龙门》等主题动画片,生动地展示了古代读书人从幼儿学到科举的启蒙情景。

电影厅利用浮空投影技术将主题电影《千年科举》展示在观众面前,展示了科举制度和江南贡院的迅速发展历程。

魁星堂的《魁星点斗》是一部让观众着迷的互动设备。 魁星是古代传说中掌管科举文运的星官,在魁星点中能在科举考试中独占鳌头。 魁星堂通过灯光展现出星空的光辉效果,魁星在高高的圆顶上闪耀,参观者站在“星空”下,被魁星照耀,可以感受到璀璨。

“观榜大发现”以明代画家仇英的“观榜图”为蓝本,展示了殿试后人们争相在榜和皇宫内举行庆典的情景。 图中合格者的表情逼真,让人感受到古代士大夫子观排行榜后的感情起伏。 图中隐藏着很多知识点,以闪烁的形式催促观众点击看看。 看完知识点后,观众还可以去旁边的互动机参加答题比赛。 获胜者的名字将投影在幕布上,体验“金榜题名”的荣耀。

开馆4年来,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接待观众500多万人,开展《状元如何炼成》、《成长礼》、《经典诵读》等社会教育活动2000余场,以科举文化为中心推出6种920种文创产品。 “希望观众通过参观展览和参加活动,全面、正确地认识古代科举制度及其内涵的现代价值,加深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理解。 ”周道祥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尹晓宇)

标题:快讯: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变化鱼龙地 飞翔鸾凤天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y/1027.html